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烟台市妇联筑家指导团进社区:专业力量下沉,共筑幸福家庭

时间:2025-06-10作者:小碗阅读:67分类:本地聚焦

  烟台市妇联“筑家”指导团进社区:专业力量下沉,共筑幸福家庭

  在龙口市的社区活动中心,一场由烟台市妇联发起的“筑家”指导团“五进”活动正吸引着众多居民的目光。百名来自教育、医疗、心理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团队,走进婚姻登记处、医院产科、社区广场,用一场场生动的讲座和一对一咨询,为当地家庭带来科学育儿的“金钥匙”和夫妻沟通的“润滑剂”。这场持续数月的公益行动,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家庭建设的认知,更让“幸福之家”的理念扎根基层。

  从“单打独斗”到“百人成团”:专业力量下沉社区

  “以前遇到育儿难题只能上网查,现在专家直接到家门口解答。”一位参与活动的宝妈感慨道。烟台市妇联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原本分散的志愿服务升级为系统化、专业化的“筑家”指导团。成员中既有像李卫华这样深耕教育38年的资深教师,也有妇幼保健院的产科专家,他们以“五进”(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形式,把家庭关系调适、科学育儿等知识打包成“生活锦囊”送到居民手中。数据显示,仅婚前育前“双第一课堂”就覆盖了90%以上的新婚登记夫妇,课程内容从婴幼儿护理延伸到家庭财务规划,如同为年轻家庭打造了一本“人生百科全书”。

  创新课堂:用“第一课”筑牢家庭基石

  在龙口市婚姻登记处的特别教室里,准新人们正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冲突解决技巧。这是“婚前第一课”的经典环节,指导团用情景模拟取代枯燥说教,让参与者亲身体验“换位思考”的力量。而在妇幼保健院的“育前第一课”上,专家们用仿真娃娃演示新生儿抚触,手把手教准爸妈们掌握“0误差”护理动作。这种“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被学员们称为“幸福家庭的入门必修课”。更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还引入“家庭能量值”测评体系,通过量表帮助成员直观了解家庭关系健康度,就像给家庭装上了“情感温度计”。

  “小家之事大家帮”: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没想到邻居家的退休教师能帮我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一位单亲妈妈在社区互助会上分享道。指导团特别设计了“家庭诊疗室”环节,邀请有经验的成员担任“家庭医生”,为存在亲子矛盾、婆媳纠纷的家庭开出“定制处方”。在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牵头下,这些服务还延伸出“巾帼红”志愿分队,带动更多家庭以“服务换服务”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擅长烘焙的主妇可以教烹饪课换取法律咨询时长,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据统计,该模式已促成300余个家庭结成互助对子,社区公共议事厅的“家庭问题解决率”提升了67%。

  从“个体成长”到“城市共进”的双向奔赴

  在龙口市妇联主席车静看来,家庭建设与城市发展如同“DNA双螺旋”般紧密交织。指导团不仅传授生活技能,更通过“好家风巡讲”等活动,将孝亲敬老、绿色生活等理念融入社区治理。例如某小区在专家指导下设立“家庭积分银行”,垃圾分类、邻里互助等行为可兑换家政服务,推动“小家庭”与“大社区”同频共振。这种创新实践让家庭工作从传统的“妇联独奏”升级为“社会交响”,正如参与活动的退休教师李卫华所说:“当我们帮助一个母亲提升自我价值感时,她带给家庭的正能量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整个社区。”

  夜幕降临,龙口市某社区广场的“家庭影院”正在放映亲子沟通主题微电影,银幕前的长椅上坐满了三代同堂的家庭。这个由指导团策划的“月光课堂”,正以柔软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的精神肌理。从婚姻登记处的第一声承诺,到夕阳下的家风故事会,烟台市妇联的这场“幸福实验”证明:当专业力量真正沉入基层,那些关于爱与成长的课题,终将在万千灯火中结出温暖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