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生活服务>正文

碧海蓝天间的生态变革:烟台长岛打造零碳海岛新样本‌

时间:2025-04-23作者:小碗阅读:19分类:生活服务

  

  清晨5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向渤海海峡,长岛渔民王建国已驾驶着新型环保养殖工船驶向蔚蓝海域。在他身后,32座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在黄渤海交汇处,海鸟盘旋、风机转动,一幅生态与产业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这个曾以"中国鲍鱼之乡""海参之都"闻名的群岛,正经历着建县60年来最深刻的变革。随着山东省"海洋强省"战略的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率先探索的"零碳海岛"模式引发国际关注。

  生态修复:从"资源掠夺"到"共生共荣"‌

  在砣矶岛海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监测船正采集水质样本。"溶解氧含量同比提升12%,多年未见的江豚群重现渔场。"项目负责人李海洋教授指着实时监测数据说。自2018年实施近岸养殖腾退工程以来,长岛累计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修复岸线89公里,建成人工鱼礁区50万亩。

  这种壮士断腕的转型带来显著成效:斑海豹种群数量从不足百头增至300余头,藻类覆盖率恢复至80%以上。更令人惊喜的是,应用"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传统海珍品亩产提升40%,渔民人均收入不降反增,去年达到4.2万元。

  能源革命:海风点亮万家灯火‌

  站在南长山岛最高处远眺,60台6兆瓦海上风机组成的"白色森林"与海天相接。这个总投资45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年发电量可满足全岛三年用电需求。"我们正构建'风能制氢-储能调峰-智慧电网'的闭环系统。"国电投项目经理张伟介绍,配套建设的氢能码头预计年底投用,届时岛内公交、渔船将全面氢能化。

  数据显示,长岛清洁能源占比已突破78%,每年减少碳排放22万吨。更精妙的设计藏在细节中: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改造的智能民宿、光伏板与海草房融合的传统村落、潮汐能供电的海洋监测浮标……新能源与海岛肌理实现有机融合。

  文化新生:渔家记忆遇见数字未来‌

  月牙湾畔,95后创业者林悦的直播间人气正旺。镜头前,省级非遗"长岛渔号"传承人摇动木帆船模型,AR技术实时叠加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这场两小时的直播带动海藻画、砣矶砚等文创产品销售破百万元。

  在"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三维可视化系统正监测着每艘渔船的轨迹。"我们给千年渔俗注入科技基因。"文旅局负责人展示着刚上线的元宇宙博物馆,游客戴上VR设备即可体验从原始捕捞到现代牧渔的时空穿越。

  随着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纳入国家战略,长岛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这个陆域面积仅56平方公里的群岛,正以生态为笔、科技为墨,书写着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正如老渔民王建国所说:"现在出海看得见鱼群,望得见青山,这才叫真正的靠海吃海。"

62.png

  【记者手记】

  在长岛采访期间,两个场景令人难忘:北隍城岛渔民将误捕的幼鲅鱼放归大海时的郑重,5G基站与百年灯塔的和谐共生。这座海岛正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当海草房顶的光伏板反射着夕阳,我们似乎看见了中国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