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织密防汛安全网
为全面压实防汛责任,确保安全度汛,烟台高新区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督导检查行动,从预案制定到物资储备,从隐患排查到实战演练,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汛安全网。当前正值汛期,全区上下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紧迫感,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堤坝。
高位推动:双指挥长部署强降雨防范
7月22日下午,烟台高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双指挥长共同主持召开全区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会议,区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全员参会。会议明确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重点区域实施“一对一”盯防,确保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此次会议是继7月10日全区防汛工作调度会议后的再部署,两次会议均强调要贯彻落实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响应机制。

一线督导:工地车库成检查重点

督导组深入祥隆理想城天元工地、越秀云悦里项目工地等在建工程,重点检查深基坑、临时板房等高风险部位防风防涝措施。在祥隆理想城地下车库,督查人员现场测试排水泵组运行状态,要求物业单位以“车库积水不超过5厘米”为红线标准,确保应急电源和挡水板随时可用。联东U谷物资储备库的检查则聚焦“物资数量够不够、质量好不好、调拨快不快”,仅砂石料储备就达3000立方米,相当于填满1.5个标准游泳池。

科技赋能:橡胶坝与智慧监测双管齐下
针对金山湾等重点河道,督导组启用无人机巡河系统,配合人工巡检实现“空中+地面”双覆盖。河道橡胶坝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水位精准调节,如同给河流装上“智能阀门”,可在暴雨来临前自动降低坝高预泄流量。区规划国土建设部还要求各工地安装物联网水位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区城防办指挥平台,构建起“15分钟应急响应圈”。

实战练兵:32个项目开展防汛演练
“防汛不能纸上谈兵,要以练代战!”区规划国土建设部组织32个在建项目开展防汛应急救援演练,模拟突发管涌、人员被困等12类险情。在某工地演练现场,应急队伍仅用8分钟就完成200个沙袋的装填筑垒,展现出“平时多流汗,汛时少伤亡”的硬核战斗力。这些演练同步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隐患清零:建立风险点动态清单
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原则,全区已排查出防汛风险隐患点47处,全部实行“一患一策”整改。督导组特别强调对老旧管网、下穿立交等“城市血管”的疏通养护,要求清掏雨水井1.2万座次,相当于给城市做了次“全身血管造影”。对于短期难以整改的隐患,采取“人防+技防”临时管控措施,比如在易涝点安装声光报警装置,水位超限时自动触发周边警示。

当前,烟台高新区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从预警发布到灾后恢复的全链条防护体系。区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极端天气会商研判,计划在8月初开展全区防汛综合应急演练,通过真演实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为平安度汛加上“多重保险”。